转自:新华财经
连日来,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受台风影响,天气时雨时晴,给“双抢”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。然而在田间地头和各个粮食收储点,农业机械正开足马力,粮食烘干中心和3个区域性水稻中心更是成为破解天气难题的“利器”,让双抢在风雨中依然高效推进。
7月23日,三和米业的育秧车间里机声隆隆。上盘、播种、喷水、覆土等环节在机械的精准操作下有序进行,十几秒就能生产出一个机插秧水稻秧盘。工作人员正趁着收粮、烘粮的间隙抓紧开展晚稻育秧工作,确保不因天气影响后续种植。
“我们中心从四月份早稻开始,中稻到晚稻的育秧、插秧工作就没停过。”三和米业郑总介绍,“特别是从7月中旬开始,烘干车间每天保持240吨的烘干量,一天24小时不停生产,就是为了应对多变天气,及时处理收割的稻谷。”
象州昌球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黄志龙对农机的作用深有体会。今年受天气影响,他们承包的600亩水田部分种早稻、部分改种中稻,“多亏了三和米业统一采购种子、统一育秧、统一插秧,让我们省了很多环节和管理精力,不用费心搞育秧场地,现在插秧工作基本完成,质量还很好。”
连日来,水晶乡三和米业、象仓米业及粒粒香合作社的烘干中心里,农用拖卡穿梭不息,卖粮农户络绎不绝,成了风雨双抢季的热闹去处。寺村谭村村民王志军刚卸完生谷,擦着汗笑说:“我种有8亩多优质谷,收割机收完直接拉来卖,不用晒谷子,好方便”。
粒粒香合作社负责人莫沈良在电脑前看统计好的数据:“从16号开镰到现在收了260吨生谷烘干。现在种粮户适应卖生谷了,今年农户比前两年多,机器24小时连轴转都忙不过来。”
鸿运科技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内,稻谷堆成小山,前来卖粮的村民乡络绎不绝。生产经理覃树由说:“我们烘干中心共收了300多吨湿谷,每天晚上都加班烘干稻谷,解决了晒粮的燃眉之急,保障粮食安全入仓。”
据了解,截至目前象州县共建成9个粮食烘干中心,全县烘干机拥有量是39台,每批次烘干能力达852吨,同比增长100%。其中2024年新建的4个烘干中心,每批次烘干能力达388吨,有效解决了“晒粮难”问题。3个区域性水稻中心联动发力,社会化烘干服务覆盖1万多亩。目前,9个粮食烘干中心共烘于湿谷2700多吨。
近年来,象州县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,从育插秧、大型收割机到智能烘干机,农业机械化向全程、全面、高质量发展。在这风雨交加的双抢季,农业机械不仅解放了劳动力、提升了生产效率,更在特殊天气下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产、增产、节本增效,为丰收保驾护航。(王丽燕 李惠民)
编辑:赵鼎
声明:新华财经(中国金融信息网)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:400-6123115 ]article_adlist-->金领速配-专业配资炒股网-股票配资平台点评-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